本周相对之前一个月,轻松了很多,没有那么多事情。之前和 mt 诉苦之后,mt 相比之前没有那么 push 了。另外因为上一个项目完成了,事情相对就轻松了一些。

从混沌中归来

因为之前工作上的项目,我的早睡早起(23:00 ~ 6:30)的计划被打破了,而本周自己又沉迷在看B站视频直播。虽然自己没有玩过相关的游戏,但是看着很多主播为了目标一起准备,一起努力的互动过程真的很让人沉迷。也许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,因为现实中缺少交际,所以会通过这种方式来代偿心理上的空缺?现在在一点一点戒掉刷视频的习惯,并尝试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。周六已经切换回早起的作息,希望可以重新坚持下去。

同样被抛弃的习惯,还有阅读。已经有两周对阅读这件事情提不起兴趣了。现在也重新尝试找回自己之前阅读的感觉。

用日记保持思考

自己有时候有很多思考,但是从未记录下来。这样导致很多思考并没有留下有用的内容,并且因为自己很少写作,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差。

最近看了一些关于写日记的好处的视频,有两个点感触很深。一个是可以记录每天让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,一件最有故事性的事情。这样可以让你以后回顾自己的日记时,会想起哦原来这件事时当时发生的,不至于觉得自己的时间白过了。另外一点就是,写日记时对自己生活的复盘和对未来规划的思考。很多想法和困扰只在脑中想着,不如写下来。这样自己能更清晰的看清自己的问题,减少内耗。

所以,后续自己会尝试多写博客,这个博客除了自己的几位大学同学可能知道我有这么一个博客外,无人知晓。将这个博客作为自己写日记的地方,记录自己遇到的事情 + 对过去未来的思考。

与 AI 对话

虽然自己很久没有进行写作了,但是和 ai 的交流是一直都有的。而且和 ai 的交流对自己的思考非常有帮助。日常经常用的 chatbot 有 3 家:deepseek r1,kimi k2,豆包。其中豆包基本作为了自己对于搜索引擎的替代品,大部分技术问题直接找豆包了。而另外两个主要是作为自己进行自我反思时的工具。

为什么不使用国外的更先进的模型?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要钱 + 封号,并且自己需要做的事情,并不需要那么强大的模型,在我看来国内的模型已经够用了。另外我的使用场景不涉及敏感内容,也不担心回答不上来。

为什么不自己用客户端 + api 接入?其实之前是尝试过的,最后发现没有直接使用官网的 chatbox 方便。如果使用自己的客户端,其实只是想保存数据 + 对自己数据隐私的考虑。但我发现自己的对话数据自己帮我思考的一个中间内容,最终有价值的,还是自己写出来的内容。这也是为什么开始写博客的原因。

其实,还有一个开始写作的原因:希望可以多保留自己的一些写作素材,可以供 ai 训练。后面可以让ai 自己帮我写我自己风格的文章。

其他小事

  1. 做长期决策的时候,需要多考虑。例如最近买了一大箱泡面,吃了几盒就不想吃了,很后悔。应该先买几次散装的,如果几次后还觉得好吃再买。

  2. 一个失业一年多的很好的朋友,最近好像要开始做抖音号了。希望他一切顺利吧。

  3. 最近感觉身体变差了,不开空调也不觉得热,反而吹风扇会身体会舒服一些。吹空调肠胃会不舒服。